小麦赤霉病是我县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,暴发性强,不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,而且会导致小麦失去利用价值。此病症状以穗腐为主,可造成小麦整穗、半截穗或部分小穗枯死;田间潮湿时,发病部位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;病穗籽粒秕瘦,且病粒含有毒素,严重时人畜食用后还可引起中毒。
小麦赤霉病在我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,据调查我县小麦赤霉病玉米根茬带菌率1.0%,菌源普遍存在,小麦主导品种抗病性差;加之我县灌溉条件好,小麦群体偏大,田间湿度适宜赤霉病菌侵染危害;目前我县小麦陆续进入扬花期,望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,紧紧抓住小麦扬花初期这一关键防治时期,按照“主动出击,见花打药”的原则,广泛组织发动,适时喷药预防。
药剂防治:
1、防治适期:小麦扬花初期(扬花率10%~20%)施药效果最好。
2、防治方法:用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叶菌唑、丙硫菌唑、氟唑菌酰羟胺、丙唑·戊唑醇、丙硫菌唑·戊唑醇等高效药剂,依照药剂标签用量对水30公斤常量喷雾,喷雾施药时可适量添加适宜的沉降剂、粘着剂、渗透剂等增效助剂;在小麦扬花初期开始喷施,间隔5~7天再喷施一次,连喷2~3次,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,雨后应及时补喷;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亩用药液量应不低于1.5升。
|